为全面贯彻落实“大连理工大学传承红色基因”主题教育,积极参与“寻访老校友,传承大工红色基因”专项实践活动,深入挖掘、自觉传承大工红色基因,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领会大工红色基因内涵,争做大工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实践者,3月12日晚,必赢网址73218名同学在学部团委书记于贵书老师的带领下,拜访了我校49级校友,大连理工大学第三任校长、第八任党委书记金同稷教授。
红色记忆·大工长子
1949年秋,金同稷校友以建校第一批学生的身份来到了大连大学(1949年春成立大连大学,1950年更名大连工学院,1986年改名为大连理工大学),并开始了一段从学生到教师,再从普通教师到校领导,与大工长达近七十年的不解之缘。
高考时,金同稷校友共报考了六所学校,对老解放区充满向往的他,最终选择了党亲手创办的正规大学——大连大学。在为时两个半月的政治思想学习中,金同稷校友积极转变思想,向党组织靠拢,由于学校教育安排和人才培养需要,金同稷校友服从组织安排,先后两次调整,最后到了港湾组学习。在那个学生普遍患有“知识饥渴症”的时代,每一个大学生都以学有所成、报效祖国为己任,就像话剧《屈伯川》里那样,同学们在一馆埋头苦读、挑灯夜战,时刻准备着奔向祖国四面八方,建设新中国,当年学长们更是会有过之而无不及。谈及大学学习时,金同稷校友自豪的说:“大工学子一直以基础知识扎实、实践能力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,由于当时社会急需人才,很多大学都是让学生三年或两年提前毕业,但大工依然坚持四年制办学,多一年的学习让同学们受益匪浅。”实践课程就是到实际在建的项目工作,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切身的工程经历,使得大工学子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。烈日炎炎、环境潮重的佳木斯某水库,金同稷校友和同学们从头到脚全副武装,用极其落后的测量设备,反复求实,力求严谨,以优异成果完成了测量实习。金校友回忆到这里,满脸欣慰的说:“当时虽然条件苦了点,但我们都很有干劲,大家都想趁着实习多学习多交流,发现并自主解决问题,这也为以后的工作打牢了基础。”
红色摇篮·为大工奉献一生
大四那年,金同稷校友同土木系港湾组22名同学对新校址进行了地形测量,又在基建处的领导下组织施工,参与建设了一、二馆等多项工程。作为大连工学院培养出的第一届优秀毕业生,金同稷校友深知学校亟待发展,教师资源缺乏,于是毅然选择了留校,在教育第一线工作。谈起任教的往事,金教授回忆到他带领学生们在运河测量的经历。白天沿河岸测量,晚上就直接在船上休息,虽然条件艰苦,但是金教授和同学们共同学习,共同生活,指导同学们顺利完成课程任务。就这样,金教授以身体力行、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,为大工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,大工师生关系之好至今仍被广为传颂。在他担任水利系副主任期间,学校土木水利专业发展迅速,建设了大连油港等多项重大工程。清华大学张光斗院士在参观我校水利系时说,“清华水利系要向大工水利系学习”,让当时同学老师们为之振奋。在担任校领导期间,金校长坚决遵从党的领导,创办特色大学,大力发展学科建设,引进科研人才,使大工学术地位保持在全国前列。金校长还表示大工学子重视基础,业务扎实,技术水平过硬,并且容易与群众打成一片,求真务实,是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。
红色筑梦人·红色基因永流传
夜色已深,小屋里却格外温暖,我们聆听着金书记讲述老辈大工人的故事,心里充满了敬意。当我们谈到大工传统时,金书记讲到,大工是为社会主义建设而服务的;大工对于学生的培养,注重基础,注重实践;学校负责同志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,没有架子,与师生打成一片;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办学,在学校形成了民主、团结、勤俭朴素、艰苦奋斗的好氛围。在谈到全国院系调整时,金书记讲到:“一个学校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,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,难以培养出个性化、多样化的高素质人才。大工有自身鲜明的特色,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要继续培养有大工特色的高素质人才。”
在谈到对新一代的大工人有什么期望与嘱托的时候,金校长希望我们能够传承和发扬大工红色基因,打牢基础,投身到祖国需要的地方;要献身科研,勇于创新,具有“双创”意识,发扬团结进取、求实创新的大工精神,早日将我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的大学。
采访回来,实践队员们都深深的被金老身上的红色特质和大工精神所感染,金老虽已耄耋之年,但依然关心青年学生成长,关心学校发展,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全部力量。大家谨记着老校长的教导,要重视基础,艰苦奋斗,更要踏实肯干,严谨负责,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。
玉兰开了一季又一季,变化的是日益兴盛的大工,不变的是一代代传承的大工红色基因。它流淌在每一位大工人的血液里,时刻提醒着我们献身科研造福人类,建设祖国奉献社会。